Ebook 电子书


首页Ebook


人间的灵山 · 佛教的法海

下载PDF 阅读Ebook

目录
---------
2. 人间评论 - 不要把父母丢在安老院

不要把父母丢到安老院
文:陈玉水

“积谷防饥,养儿防老”,这是几千年来我们老祖宗的古训。可是,时至今日,有多少为人儿女者,能很乐意地供养他们的父母,使他们安渡(安度)晚年?
我国的人口已日益老化,华人反哺的传统如今已不大盛行。致使更多的老人流落街头。其中比较幸运的,获得热心人士或政府机构所领养,那些不幸的老,,则过著可悲的晚年。
儿女忙著(着)賺钱,家中的老人没人照顾,只好将他们送到私人的安老院,由院中的员工加以照顾。这些住院的老人,虽然一日三餐不成问题,可是,身边没有亲人照料,缺乏了人类最珍贵的亲情,享受不到天伦之乐,每天面对四幅(面)墙壁,哀声叹气,晚景是多么凄凉。
我到过我国多间的老人院,不论是公共的或私人设立的,在那里收容的老人,大多数是华人,而最少的是马来人。这是为什么呢? 有人说,在可兰经的经文中,曾列明\: 不孝順父母的回教徒,不会被真主所喜爱。因此,供养父母是回教徒的天职。
佛教有四重恩之说,佛门弟子应以“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”为本分事,才能圆满菩萨道,终至成佛。
感父母重恩,佛说\:“父有慈恩,母有悲恩”,尤其人身难得。既得人身又能安然成长,接受教养皆是父母恩德。不让父母担忧愁惱(恼),并承欢孝顺。
孔子说\:“父母唯其疾之忧”,所以,保持身心健康,行为端正,并能造福人群, 是最确切的报恩之道。
安老院的数目日益增加,反映了社会上有迫切的需求,现代子女以生活繁忙为藉口(借口), 纷纷把父母送进安老院,宁愿每月花一笔钱,把父母安顿下来。每个月到安老院一次繳付住院的膳食费,顺便探望一下年老的父母,就算是尽了为人子女的孝道。这种做,,实在是不近人情。
父母的养育之恩,子女长大后岂能忘得一乾二净。羊有跪奶之恩,鸦有反哺之义, 而贵为万物之灵的人类,岂能无动于衷,置年老的父母于不顾。
还记得新加坡政府曾立法规定子女必须供养(奉养)父母。子女供养(奉养)父母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,何必要劳动政府从中干预,强制执行呢?
信仰佛教的人,都深信因果,有因必有果,好因结好果,坏因结坏果。今天身为子女的,将父母送到安老院,日后他们的子女也会有样学样,将他们送进安老院。
身为父母者也不要太过依赖子女的供养,自己在身强体壮之时,要储蓄一笔养老金,为自己的晚年做好准备。到时,如果子女不愿供养,也可以自己照顾自己,不用进安老院虚度一生。
现代的安老院已逐渐的家庭化,标榜著(着)温馨、关怀为宗旨。可是,在我所探访的两间(家)安老院中,我感觉不到溫馨和关怀。我们看到的老人,不论男女,脸上都缺乏笑容。
他们迫切需要的不只是温饱,而是子女的关心和亲切的问候,特别是男孙或女孙的到來,更使他们乐开怀。这些爷爷或奶奶看到了孙儿,都要把他们抱起来亲一亲,正像他们当年养育子女的情况一样。
他们都沉醉在过去美好的回忆,他们是不愿意在安老院平平淡淡渡过这一生。
为人儿女者,你忍心把年迈的父母丢到安老院而不顾吗? 你这样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?
《慧海法语》一书对“孝順之道”有这样的看法:不可把父母当作足球来踢,要把他们当作橄榄球来抱。相信您也会认同。
学佛须以孝为先,弘扬孝道,方为真正的念长情,体大爱,报四重恩!

摘自《人间佛教》第二册(单元:人间评论)


<<<上一章 下一章>>>